设计课堂体验——教学理论在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
  • 目录:
  • 第一节 学习注意力曲线在培训中的应用
  • 第二节 教学理论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  • 第三节 学习金字塔中的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
  • 第四节 五横五纵全局呈现课程内容

相信你一定听说过,培训要以“内容为王”。相信你也一定经历过,老师授课大水漫灌,听课变成了枯燥、无聊、打瞌睡。同样的内容素材,不同老师加工出来的课程,感受完全不一样。那么在课程加工方面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,答案是肯定的,只不过即便知道了方法,在操作和实施层面,也会有千差万别,下面就把我们企培学堂师资团经常用的课程设计“双重线”分享一下:

设计课堂体验——教学理论在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
图片来源于企培学堂

在过去几年我主讲的注册国际职业培训师认证班中,每一期都有学员反映说:“老师听您的课程不觉得累,感觉三天两晚很快就过去了”。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我都陷入深思,究竟是我讲课有吸引力,还是学员单纯式的“恭维”?在课程中我也有意观察,在我授课中很少有睡觉的现象,因为注意力在课堂上,所以大家感觉时间过的就快,其实背后我一直在课程中坚持“双重线”——走心的感性线和走脑的理性线。

理性线

走脑的理性线,单纯的讲授更多的是理性的内容,我不否认我们要以“内容为王”,到任何时候培训都要以传递内容为主,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加高效的传递内容。但授课内容过多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。

国网某省公司的一次培训结束后,我在赶往高铁的车上,一位搭顺风车的学员说,这次三天的课程最大的收获是,我觉察到了,过去我讲授的内容太多,每次培训我都是考虑县区的老师到地市参加一次培训也不容易,我基本都是满堂灌,甚至到了放学时间,我还会延长20—30分钟,总想多给他们一些干货,通过这几天的课程,我觉得之前我给的太多了,他们根本接收不了,也许我对他们的好真的成为了他们的负担。

类似这样的经历不知道您是否有过,看似出发目的是好的,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很多培训师刚开始会把内容当成培训的所有,认为内容准备充分了就万事大吉了。

可是要想让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,需要让学员适时做思考,因为缺乏思考,学员就没有办法产生深刻的记忆,培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但需要理性思考的内容也不能过载。

感性线

走心的感性线,学员放在课程上的注意力多少与学习效果成正比,抓住学员注意力是就成功了一半,如果学员听课时注意力不在,那学习一定没有效果。感性线有哪些素材呢?包括案例、故事、音频、视频、游戏、活动、图片、角色扮演等等。

设计课堂体验——教学理论在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
图片来源于企培学堂

从现在人类对于脑科学的研究,把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,左脑主要被称逻辑脑或理性脑,主要负责逻辑推理、语言表达、数学运算、文学解析、问题分析等;右脑又被称为艺术脑或感性脑,主要负责图画、音乐、旋律、情感、想象、创造等。在过往的培训中我们侧重于左脑的理性内容太多,相对运用右脑的感性内容太少,造成学习成果不明显。美国心理学家奥斯丁研究发现:如果把右脑调动起来与左脑合作,会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增加5至10倍。一个好的课程就是在左右脑之间不断切换,让左右脑组合活动,以此提升学习的效果。

每次讲到这里,我总会叫上来一位学员,我给他很认真的做一个头部按摩,刚开我会问舒服吗?大多数的回到是肯定的:“舒服”。我会接着问,如果就这一个动作,一个部位连续按10分钟呢?多说回答是:“还可以”。那一个小时呢?三个小时呢?回答是:“老师别按了,再按头发都没有了”。由此可见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一直用左脑或右脑,否则,连本来很享受的服务也变得无法忍受了。

每次讲到这里就会有人问,老师这个切换的节奏该如何把握?什么时候该理性?什么时候该感性?背后又有什么理论依据?

基于以上问题,在时间短的课程中加入一些感性的形式,例如:提问、讨论、故事、举例、视频、图片、模拟、联想等。

全局思维

如果授课时间比较长,就需要有全局思维,这里介绍一个工具叫教学设计心电图,如下图所示:

设计课堂体验——教学理论在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
图片来源于企培学堂

上图中纵坐标代表不同教学方法对参训学员的刺激程度,横坐标代表授课的时间段。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纵坐标:

设计课堂体验——教学理论在内容实施设计中的应用

图片来源于企培学堂

从上图可以看出阅读、发放资料对参训学员的刺激程度是最低的,学员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,越往上对学员的刺激程度越高,情景模拟可以使学员的注意力达到10。需要说明的一点,并不是说刺激程度越高就越好,它需结合和横轴的时间维度以及成年人注意力的时间极限——10分钟相结合进行应用。我们都知道,在医学上,如果病人连接的心电图上出现一条水平线,意味着该病人已经失去了生命。同理,无论刺激程度是多少,长时间采用一种方式,教学设计心电图也会出现一条水平线,意味着对学员已经失去了刺激作用,学员会出现注意力涣散,睡觉,疲惫、玩手机等情况。

一堂好课程需要符合一下几点:

1.结合成人注意力的时间极限10分钟理论,至少10分钟左右要有一次教学方法的变化。

2.每次变化幅度要大一些,每种方法的时长不一定相同,可根据重要性适当调整。

3.不要长时间在相邻的两种方法之间切换,否则,就成为近似水平线,刺激度也会大大降低。

4. 1到3对学员而言是被动学习,3以上对学员而言是主动学习,核心知识点要运用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相结合。

5.结合教学设计心电图可以把自己的课程规划画出来,看是否符合变化规律。

以上感性与理性、左脑与右脑、教学设计心电图在具体实施环节,要结合自己的具体经验进行选择性应用,并非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全才能上课,即便全都考虑进去,在实施中也难免会有遗漏,接收设计的不完美,是我们生命的必修课。

在课程实施中如何激发学员由被动接收,到主动探索,请关注此头条号,内容持续更新中……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d2021.cn/4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