濮阳民间小故事“苟富贵,勿相忘”

龙泉寺

文/黎民

1460年,明朝天顺年间,阳春三月。

在北京参加殿试的两位开州籍举子。

侯英和陈生,住在车马店等揭榜。

这天,二人听说皇榜贴出,便挤在人群中查找自己名字。

候英找好半天,才看到侯英二字,考中第五名进士。

他找陈生名字,咋也找不到,一扭脸,不见陈生。

“陈生兄,你躲到哪儿啦?”

侯英在人群中穿行,四处寻找陈生,哪也找不着。

他回到店里,不见陈生影子,真想张嘴哭。

这时,店家递给他一封信说:

“你同窗离店,回老家啦,这是他留给你的信。”

侯英接过信,打开一看,上写一首诗:

“ 十年寒窗一场空,

落榜无脸见江东。

此乃一生命注定,

不求功名伴青灯。”

他这才知道,陈生觉得自己名落孙山,无脸回老家。

便离开京城去当和尚。

侯英泪流满面,眼睛模糊……

他是当朝钦差辽东御史侯春的儿子。

和陈生在开州清河头集上读书。

陈生出生贫寒。

两人是同窗好友,亲如兄弟。

不管陈生家有啥难事,侯英都伸出援手。

老师逢人便夸:

“我这两个弟子,将来必能双双金榜题名,成为国家栋梁之材。”

侯英、陈生两人曾在清河泉边堆土为炉,插草为盟:

“苟富贵,勿相忘!”

侯英开始寻找陈生,找遍京城外的寺院庙宇。

不见陈生踪影,打听不到半点消息。

万岁金殿宣召,他只得停下寻找陈生,到金殿听封。

皇上封他山西监察副史,命他立即带人役赴任。

君命难违,他离开京城,闷闷不乐地去山西上任。

心里却放不下金兰之交陈生。

一日,侯英一行人马,来到山西地界的一座大山下,天色已晚。

他瞅见半山腰有座寺院,随命人役上山打问借宿。

回秉,山上没有车马店,广慈寺可借宿。

侯英来到寺院门口,见门上一幅对联。

字体苍劲有力,有点眼熟。

上联“门首松球前后果”,

下联“庭中柏子去来心”。

他不由地连声说:

“是他,是他,就是他!”

人马安顿好,侯英揖手问方丈

“敢问贵寺门首的对联是何人所写?”

“一个小僧书写。”

“这小僧是不是叫陈生?”

“出家人哪有凡人姓名?”

侯英不再多问,灵机一动,随说:

“本官赴晋上任,万岁赐我盘费甚多。

如今已到晋中,还剩很多银子。

我想按贵寺花名册,把银子发给贵寺的众僧人,每人十两。

以表我敬佛之心,亦感谢方丈借宿供饭之资,您看如何?”

“阿弥佗佛,善哉,善哉!”

候英按花名册发银子,仔细观看每个和尚。

不见同窗露面,有个叫惠如的和尚没来领取。

他叩问方丈:

“惠如师傅咋没来领?”

方丈说:

“他刚来不久,在经房抄写《心经》。

他性格孤僻,不与俗人见面,不领算啦。”

“我要亲自送与他!老禅师,实不相瞒……”

侯英如实向方丈说明来胧去脉,说着给方丈跪下。

方丈感动,上前扶起侯英,领他去经房。

来到经房,侯英见惠如师傅正专心抄写经文,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:

“陈生兄,你让我找得好苦,”

他流着泪说,

“凭你的才学,不会考不上。

就是落榜,我做官,也得给你弄一官半职,你为啥要走这条路啊?”

“阿弥佗佛,我是惠如和尚,大人认错人啦。”

惠如双手合掌,立于胸前,念经文。

侯英见陈生七情六欲已断,四大皆空,凡心死焉,只好无奈退出经房。

候英到任三年,为官清正,功绩卓著,万岁赏赐他万两黄金。

他不恳受赏,恳请万岁圣谕。

命开州府在清河头村清河泉边,陈生老家门前建造一座寺院。

并传旨山西广慈寺,让惠如师傅到该寺任主持。

候、陈两人“苟富贵,勿相忘”的真情友谊,让万岁动容。

万岁给寺院赐名,叫龙泉寺。

“惠如”师傅奉旨来龙泉寺主持院务,家人经常到寺院劝说。

“惠如”师傅视家人形同陌路,一直没相认。

后来,侯英告老回家,经常找“惠如”下棋,谈论经文。

二人彼此称呼,一直都是:惠如大师!候大人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d2021.cn/3675.html